寄许中丞

马上相逢关右使,袖中因出陇头书。
功高自乞还私第,道远犹烦问索居。
涕泪吴台仍走鹿,传言秦地半为鱼。
年来无限苍生恨,总卧东山可晏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许中丞》是明代诗人皇甫汸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寄许中丞》的作者皇甫汸,字子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曾因弹劾武定侯郭勋弄权舞弊及忤太宰等事三次遭贬黜,后官至云南按察佥事。他以诗名于明中叶,有兄弟四人皆能诗,其诗作在明代诗坛上可称为“不失为第二流人”。
  2. 诗歌原文:《寄许中丞》是一首抒情诗,其原文如下:“马上相逢关右使,袖中因出陇头书。功高自乞还私第,道远犹烦问索居。涕泪吴台仍走鹿,传言秦地半为鱼。年来无限苍生恨,总卧东山可晏如。”
  3. 诗歌赏析:皇甫汸的《寄许中丞》以其深情和真挚的表达方式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相见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特别是“功高自乞还私第,道远犹烦问索居”一句,既体现了他的谦逊,也展现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流露出的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忧虑,反映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感。
  4. 写作背景:皇甫汸的仕途经历颇为坎坷,他曾因揭发武定侯郭勋弄权舞弊及忤太宰等事三次被贬黜。后来官至云南按察佥事。这些经历使得他在创作中更加注重对国家大事和个人命运的关注。而《寄许中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5. 作品影响:皇甫汸的诗歌在明代诗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因此,了解《寄许中丞》不仅可以欣赏到皇甫汸的诗歌艺术,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皇甫汸的《寄许中丞》作为明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且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上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