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玄章师不遇

真僧驻锡处,云床在西峰。
应物无所住,安知来去踪。
今来结青瑶,又向何山逢。
白日无经声,金飙但鸣松。
悬思永今夕,杳霭秋天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访玄章师不遇》是林鸿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真僧驻锡处,云床在西峰。  
应物无所住,安知来去踪。  
今来结青瑶,又向何山逢。  
白日无经声,金飇但鸣松。  
悬思永今夕,杳霭秋天钟。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林鸿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家,生活在明朝初期。他的作品在当时受到推崇,并被后人传颂。
  • 艺术成就:林鸿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尤其擅长五言古诗。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人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 主题分析
  • 宗教意象:诗中的“真僧驻锡处”和“云床在西峰”,通过描绘宗教场所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寻求精神寄托的向往。这种向往在诗歌中转化为对佛教教义和修行生活的思考。
  • 自然与人生:诗中的“白日无经声,金飇但鸣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声音的敏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对无常人生的感慨。
  • 哲学思考:“安知来去踪”和“悬思永今夕”等句,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思考,体现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追求。

林鸿的《访玄章师不遇》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诗歌,也是明代文学的一个缩影。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