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延平津

昔人双宝剑,经此化神物。
晋室已寥寥,剑光犹未没。
红缠斗牛气,黑漾蛟龙窟。
千里一寒流,驰波向溟渤。
玄化窅莫测,沴气闭复开。
有时潭水止,白日飞云雷。
伊余探灵异,狂歌负奇怀。
回船向明月,浩荡秋风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延平津》是明代林鸿的作品。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林鸿,字子羽,是明福建福清人,以才华出众被荐举为官,最终官至礼部员外郎。他的一生虽未能大展宏图,但依然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
  • 作品流传:《经延平津》作为林鸿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尽管具体成书时间不详,但其影响深远,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文献。
  1. 艺术特色
  • 诗歌意象:这首诗歌采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宝剑”和“潭水”,这些元素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还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 语言风格:从诗中可以看出,林鸿的语言风格简练而富有力度,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经延平津》通过对古剑化龙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理想追求。这种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素材。
  • 思想内涵:该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它启示人们要珍惜时光,积极进取,同时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经延平津》不仅是明朝文人林鸿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深化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喜欢古典诗歌的朋友们来说,《经延平津》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