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锡峰

上人栖遁者,飞锡云外峰。
去留渺莫测,心与浮云同。
潜山几千仞,瞬息收奇功。
斯人不可作,谁能继其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飞锡峰》是一首描绘青城山幽静以及僧侣修行生活的古诗。这首诗通过“飞锡”(僧侣云游时乘坐的锡杖)“结茅”(僧人居住的草庐)等元素,展现了僧侣的生活状态和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飞锡峰》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诗中“去留渺莫测,心与浮云同”表达了人生无常、随遇而安的哲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强调了人应顺应自然之道,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飞锡峰》还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佛教修行的理解和尊崇。诗中的“潜山几千仞,瞬息收奇功”暗示了修行者通过短暂的努力可以达到高深的境界。同时,“斯人不可作,谁能继其踪”这句话表达了对于高僧遗风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于无法超越前贤的无奈情绪。

从文学手法来看,《飞锡峰》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花飘香界诸天雨,金吼霜林半夜钟”,将佛寺的宁静与超脱尘世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审美情趣,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笔下世界的神秘与美丽。

《飞锡峰》作为一首描绘青城山风光和僧侣修行生活的古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珍宝,也是人们理解古人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优美的诗词艺术,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