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枝
次三琅峰复林叔度见寄独向空山学采薇,青泉白石共忘机。 晚风偏飐离人鬓,朝露还侵久客衣。 岩下云飞天外没,雨前帆影望中迷。 多君爱我情何厚,屡遣新诗寄落晖。 注释: - 独向空山学采薇:独自面对空寂的山林,学习采薇(一种野生植物,可以食用)的技艺。 - 青泉白石共忘机:在清澈的泉水旁,和白色的石头一起忘却一切世俗的欲望和烦恼。 - 晚风偏飐离人鬓:傍晚时分微风轻拂,吹乱了离家人的发鬓。 -
【题叶仕晦《岊水风帆图》】闽江之水清如苔,奔流千里何壮哉。 故人此日之官去,东风一道听帆开。 人言此水经年代,地老天荒犹未改。 离心似水日夜流,帆影随风两相待。 沙头载酒歌别离,人生得意今如斯。 化行海邑豚鱼信,泽及炎荒雨露滋。 春风百草桑麻长,多景楼台日初上。 鸡犬相闻六万家,东南百粤通邻壤。 风帆去此莫踌蹰,父老殷勤望使车。 中牟不及闻三异,好觅归鸿为寄书。 注释: 1. 闽江之水清如苔
【注释】 超凡台:指仙界。 古台翳高树,清爽轶浮埃:古台上长满了树木,凉爽的风吹过树叶,吹落了树上的灰尘。 松风度虚耳:松树的枝叶随风飘荡,仿佛是虚无缥缈的声音。 涧瀑闻飞雷:山涧里的瀑布声如同飞雷一样响亮。 恍疑紫霞洞,乍若登蓬莱:恍惚之间好像走进了紫霞洞,突然间好像登上了蓬莱仙岛。 仙人不可见,使我空徘徊:神仙们看不见,让我在这里徘徊不已。 【赏析】 此诗描写作者在古台上观赏自然景色的感受
清心桥晚坐 危桥临清流,水影逗寒石。 上有千仞松,年深翳萝薜。 杖策谐幽寻,吟啸终日夕。 心与寒流清,迹比浮云寂。 即此澹忘归,香风满巾舄。 译文 在清澈的河流上搭建着一座桥梁,河水映照在冰冷的石头上。 桥上有着千年的古松,它们被厚厚的苔藓遮蔽着。 手持拐杖沿着幽静的小径寻找美景,整天都沉浸在自然之中。 我的心与寒冷的流水一样清澈,我的脚步比飘浮的云朵还要平静。 就在这里我忘记了回家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寺庙的诗歌。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石门闭空翠,中有释子居。 注释:石门紧闭,只有翠绿的藤萝覆盖着,那里住着一位僧人。 赏析:这是对寺庙的第一印象的描述,石门紧闭象征着安静和隐秘,翠绿的藤萝则是大自然的颜色。"释子"是指僧人,这里指的是居住在寺庙中的僧人。 2. 藤萝蔽白日,化景人世殊。 注释:藤萝遮蔽了阳光,景色变得与人间完全不同。 赏析
解析与答案: 诗句释义: 1. "空斋牢落思寥寥":空荡的房间中,思绪纷扰而难以安宁。 2. "荏苒年光逝水消":岁月流逝如同河水消逝,时光易逝令人感伤。 3. "忆得当时分袂处":回忆起曾经分别的地方。 4. "柳花如雪过江桥":柳絮飘落在江桥之上,犹如雪花一般美丽却稍纵即逝。 译文: 我独居在空旷的书房,心中思绪纷繁且难以平静。时间匆匆流逝,如同江水般无声逝去,留下无尽的回忆和感伤
【注释】 拂拂:形容草木枝叶随风飘动的样子。霏霏蔼暮天,形容云气低垂,笼罩着傍晚的天空。遥看暝色翠微连:远远望去,暮色中青翠的山峦连绵不断。道人不作瑶池梦,祗恋青松白石缘:道士不入仙宫仙境,只是恋念那青松和白石。 【赏析】 《古平山居》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作品,此为第二首。全诗描写了作者闲静淡泊的生活情趣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开头两句写景。“拂拂”形容草木枝叶随风飘动的样子;“霏霏”形容云气低垂
【注释】 琅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西北,因山顶有琅邪王墓,故名。扫松:扫除松枝。二:第二。百年事业:百年的功业。独孤坟:孤独地葬于墓地。萧萧:形容松树枝叶飘零的样子。倚暮云:靠在暮色中。哀猿啼鸟:悲凄的猿鸣鸟叫声,这里指哀伤的猿鸟叫声。不堪闻:不忍听到。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友人坟墓的悼念之作。首句写墓地荒凉,孤寂冷落;次句写墓地上只有松柏,没有花草,显得冷清寂寞;三、四句写落叶满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所作的《琅峰扫松 其一》。诗中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之情。以下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酒满清尊泪满衣”:描述了诗人在饮酒时,泪水不禁溢出,沾湿了衣服的情景。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痛苦。 2. “岩花冉冉雨霏霏”:描绘了岩石上盛开的花,随着细雨轻轻摇曳的景象。这里的“冉冉”形容花的姿态柔弱、优雅。 3. “空林日暮悲风急”
注释:一片空蒙的紫翠漂浮在水面上,朦胧的晨雾笼罩着山林。如果不是蓬莱仙岛的神仙住宅,那应该是云间高耸的白玉楼阁。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居景色的诗。诗人以“一片空蒙”概括了整首诗的意境,将山居的宁静、清幽描绘得淋漓尽致。接着,诗人用“氤氲曙色蔼林丘”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山居早晨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最后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山居与蓬岛仙岛、云间白玉楼进行了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