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闭空翠,中有释子居。
藤萝蔽白日,化景人世殊。
真僧坐何年,膝下穿黄芦。
劫灰几轮变,悟此因地初。
茫茫圆镜中,一脱尘垢污。
斯门尚可入,余亦当结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寺庙的诗歌。以下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石门闭空翠,中有释子居。
    注释:石门紧闭,只有翠绿的藤萝覆盖着,那里住着一位僧人。
    赏析:这是对寺庙的第一印象的描述,石门紧闭象征着安静和隐秘,翠绿的藤萝则是大自然的颜色。”释子”是指僧人,这里指的是居住在寺庙中的僧人。

  2. 藤萝蔽白日,化景人世殊。
    注释:藤萝遮蔽了阳光,景色变得与人间完全不同。
    赏析:这里的”化景”是指佛教所说的幻境,通过藤萝的遮蔽,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进入佛教幻境的感觉。

  3. 真僧坐何年,膝下穿黄芦。
    注释:真正的僧人已经坐了很长时间,膝盖下穿着黄色的芦苇。
    赏析:这里的”真僧”是指真正的僧人,”坐何年”暗示着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僧人已经在那里坐了很久。”膝下穿黄芦”则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可能是说僧人已经在那里坐了很多年,甚至已经把鞋子磨破了,露出了黄色的芦苇。

  4. 劫灰几轮变,悟此因地初。
    注释:经历了无数的劫难后,我终于理解了这个因地的开始。
    赏析:这里的”劫灰”可能是指佛教中说的劫数(宇宙间的时间循环)。”悟此因地初”则是指通过修行和思考,诗人终于理解了这个因地的开始。

  5. 茫茫圆镜中,一脱尘垢污。
    注释:在茫茫的圆镜中,我摆脱了尘世的污垢。
    赏析:这里的”圆镜”可能是指佛教中的镜子,用来照见内心的真实面貌。”一脱尘垢污”则是指通过修行,诗人摆脱了尘世的困扰和污垢。

  6. 斯门尚可入,余亦当结庐。
    注释:这座寺庙仍然可以进去,我也应该在这里建一座小窝。
    赏析:这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表示他愿意在这个寺庙里修行,也想要在这里建一个自己的小窝。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