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瓢 其二

一席茅庵百衲身,山高无日照窗尘。
雪松挺翠能禁冷,霜叶堆红岂是春。
瓦罐汲泉便北并,木盘分米赠西邻。
补瓢留得青蚨在,自笑痴心也济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补瓢其二》是一首由明·宗林所作的古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及诗作背景
  • 《补瓢其二》的作者是明代的宗林,他的生平不详,仅知他生活在一个相对简朴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 诗的内容主要反映了诗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体现了他对贫困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1. 诗句解析
  • “一席茅庵百衲身,山高无日照窗尘。”这句表达了诗人居住在简陋的环境中,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热爱。
  • “雪松挺翠能禁冷,霜叶堆红岂是春。”则描绘了一幅冬日里的景象,雪松的翠绿和霜叶的红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 “瓦罐汲泉便北并,木盘分米赠西邻。”这句诗展示了诗人与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他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
  1. 主题思想
  • 《补瓢其二》的主题思想是对贫苦生活的理解和对人性善良的赞美。诗人通过对简朴生活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观察,传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注重精神世界和个人修养的生活态度。
  • 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能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生活问题,同时也能够关注和帮助他人,体现了一种社会责任感。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角度来看,《补瓢其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深受读者喜爱。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 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形象生动,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1. 现代意义
  • 在现代社会,人们可能面临着更多的物质诱惑和生活压力,但《补瓢其二》中的这种简朴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不要忽视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 这首诗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善良和爱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补瓢其二》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古诗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