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席茅庵百衲身,山高无日照窗尘。
雪松挺翠能禁冷,霜叶堆红岂是春。
瓦罐汲泉便北并,木盘分米赠西邻。
补瓢留得青蚨在,自笑痴心也济贫。
【诗句注释】
一席茅庵百衲身:指诗人自己身处茅屋,以布为衣。
山高无日照窗尘:形容山中人居简陋,连窗户上的尘埃都无法遮蔽。
雪松挺翠能禁冷,霜叶堆红岂是春:形容冬天的山林景色。雪松挺立,绿叶如翠,虽在寒冬也能抵御严寒;而那些霜打过的树叶,红得就像春天的花一样,但那并不是真正的春天来了。
瓦罐汲泉便北并,木盘分米赠西邻:指诗人用木制的器具从北方的泉水中汲取清泉,又用这些水给居住在西边的邻居们送去。
补瓢留得青蚨在,自笑痴心也济贫:意思是说,虽然自己的钱都用来补瓢了,但我还是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可以救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
【译文】
我住在茅草屋里,一身破旧的衣服,就像一百块补丁一样。
山上太高没有阳光照射到窗户上,所以灰尘都落在了窗户上。
雪松的叶子像翡翠一样绿着,即使是冬天也能抵御寒冷;但那些被霜打过的树叶红得像春天的花一样,但这并不代表真正的春天来了。
我用木制器具从北方的水井中汲取清泉,又把清泉水送给住在西边的邻居们喝。
尽管我的钱都用在了补瓢上,但我仍然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可以救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隐居生活的田园诗。诗人以茅屋、雪松和霜叶等景物来表现他的清贫生活,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态度,他认为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