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大雪乱纷披,十载曾逢合更奇。
点缀杏花红艳色,密封杨柳压新枝。
寒侵绣幄冰重见,月冷瑶台露下迟。
说与南人应不信,区区莫怪夏虫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咏雪》。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解:
- 清明大雪因忆十年前亦是日下雪盖北方常事南人则未之见也
- 译文:清明时节,大雪纷飞,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那个冬天,那天也是在下雪,覆盖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而南方的人们还未曾见过。
- 注释:清明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通常指的是春分前后。大雪则是冬季的一次大范围的降雪,通常在冬至后的第一个节气出现。”下雪盖北方常事”意味着这种降雪是北方地区常有的景象。”南人则未之见”表示南方的人对此并不熟悉,因为南方很少经历这样大规模的降雪。
- 清明大雪乱纷披,十载曾逢合更奇
- 译文:清明时节的大雪纷扰无序地落下,仿佛要把所有的一切都裹挟其中。这样的场景已经十年没有见到了,而且更显得奇特。
- 注释:这里的“乱纷披”形容雪花纷飞的样子,给人一种混乱而壮观的感觉。”合更奇”表示这样的自然景象是非常难得的,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见的。
- 点缀杏花红艳色,密封杨柳压新枝
- 译文:雪花落在盛开的杏花上,给它们染上了鲜艳的红色;柳树被积雪覆盖,枝条被压弯,仿佛被密封起来了。
- 注释:这里的“点缀”指的是雪花轻轻地落在花朵上,使花朵看起来更加鲜艳。“密封”则是形象地描述积雪将树枝包裹起来的样子,好像树枝都被封闭起来了。
- 寒侵绣幄冰重见,月冷瑶台露下迟
- 译文:寒气侵袭着精美的帷帐,冰块再次显现出来;月光寒冷,使得瑶台的露水都显得有些迟缓。
- 注释:这里的“绣幄”指的是精美的帐篷或者是精美的帷幕。”寒侵”表示寒气侵袭的意思。”冰重见”指的是冰块再次显现出它们的形态。”瑶台”是一种传说中的仙境,这里用来形容高远而美丽的月光。”露下迟”描绘了露水在月光下变得非常缓慢,可能是因为气温很低。
- 说与南人应不信,区区莫怪夏虫疑
- 译文:我告诉南方的人们,这可能让他们难以置信,但是请别怪这些虫子(比喻无知的人)总是这么容易受骗。
- 注释:这里的“说”是向南方人们解释或说明的意思。”南人”指的是南方的人,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听众。”区区”在这里有谦虚的意思,表示自己的见识有限。”莫怪夏虫疑”意思是不要责怪那些像夏天的虫子那样容易受骗的普通人,因为他们的见识和理解有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时节的大雪,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深厚的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同时,通过对南方人难以理解的场景的描述,表达了对南方文化的尊重和欣赏。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性弱点的批判,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