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冷啼蛩入讲床,夜深饥鼠搅眠床。
山厨食尽松花饼,瓦鼎烟消柏子香。
半壁绿苔乘宿雨,满阶红叶醉新霜。
幽居渐喜三冬近,竹几蒲团雪夜长。

诗句释义:

  1. 秋冷啼蛩入讲床,夜深饥鼠搅眠床。
  • 秋冷:描述秋天的天气寒冷。
  • 啼蛩(qióng):蟋蟀,声音凄厉。
  • 讲床:指书房中的书桌旁。
  • 夜深:夜晚很深的时候。
  • 饥鼠:饥饿的老鼠。
  • 搅眠床:打扰睡眠。
  1. 山厨食尽松花饼,瓦鼎烟消柏子香。
  • 山厨:山中的厨房。
  • 松花饼:一种传统小吃,用松树花粉制成。
  • 瓦鼎:古代的一种陶制炊具。
  • 烟消:食物烧焦的气味消散。
  • 柏子香:柏树的香味。
  1. 半壁绿苔乘宿雨,满阶红叶醉新霜。
  • 半壁绿苔:形容台阶上长满了苔藓。
  • 宿雨:晚上的雨水。
  • 满阶红叶:台阶上满是红色的叶子。
  1. 幽居渐喜三冬近,竹几蒲团雪夜长。
  • 幽居:在幽静的环境中居住。
  • 三冬:冬季的三个月。
  • 竹几蒲团:使用竹子和草编成的坐垫。
  • 雪夜长:在雪夜里时间很长。
    译文:
    秋夜寒凉,蟋蟀鸣叫,夜晚时分,饥渴的老鼠也来扰人清梦。山中炊烟已散,只剩下松花饼的香气。瓦鼎里的饭菜早已烧焦,只剩下柏树的香味。台阶上的青苔覆盖了大半部分,这是昨夜的雨水所致。满地的红叶仿佛沉醉于初降的霜气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居住,我渐渐喜欢起冬天的日子,尤其是冬日的三个月。我用竹子和草编织的坐垫,享受着长长的雪夜。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深秋夜晚的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秋冷啼蛩入讲床”即点明了时节为秋季,同时以“啼蛩”象征秋天的寂静,而“讲床”则暗示了诗人在此时可能正在读书或思考,形成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意境。接着,“夜深饥鼠搅眠床”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顺应与欣赏。

第二联“山厨食尽松花饼,瓦鼎烟消柏子香”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在山中的生活状态。山中的炊烟已经散去,只剩下松花饼的香气;而瓦鼎里的饭菜也已经烧焦,只剩下柏树的香味。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简朴与淡泊,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第三联“半壁绿苔乘宿雨,满阶红叶醉新霜”,则是对前两联画面的延续与深化。半壁之上生长着翠绿的苔藓,这是一夜的雨水所留下的痕迹;而满地的红叶仿佛被新降的霜气所陶醉,它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宁静与美好。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进一步营造了诗中的幽静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世界中。

最后一句“幽居渐喜三冬近,竹几蒲团雪夜长”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与总结。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他逐渐喜欢上了冬天的日子,尤其是冬日的三个月。他用竹子和草编织的坐垫,享受着长长的雪夜。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四季更替的感悟。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人生、人与自然关系的窗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