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南越郡,海上起高台。
紫翠朝云映,笙箫落日催。
千秋乐事今消歇,碧榭朱栏台草没。
山鹧空啼榕叶深,荔枝犹待春风发。
太守来游发兴豪,雪山日镜拥溟涛。
右瞰双溪小,回瞻五岭高。
开元宋公韩吏曹,贤声此辈俱翔翱。
别君且尽杯中酒,越王台上应回首。
送钟广州赋得越王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钟广州赋得越王台》是明代诗人孟洋的作品。这首诗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国家兴衰、政治得失的深刻反思。
孟洋(明汝宁府信阳人,字望之,一字有涯)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经历了从进士到大理寺卿的仕途变迁,其间还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桂林教授。《送钟广州赋得越王台》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送钟广州赋得越王台》全文如下:汉家南越郡,海上起高台。紫翠朝云映,笙箫落日催。千秋乐事今消歇,碧榭朱栏台草没。山鹧空啼榕叶深,荔枝犹待春风发。太守来游发兴豪,雪山日镜拥溟涛。右瞰双溪小,回瞻五岭高。开元宋公韩吏曹,贤声此辈俱翔翱。
该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越王台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沧桑感。“海上起高台”开篇即以大气磅礴之势点明了主题,随后诗人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动态的描写,将越王台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特别是“紫翠朝云映,笙箫落日催”两句,不仅形象地勾勒出越王台在晨雾与夕阳中的神秘感,还巧妙地融入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元素,使整首诗充满了艺术韵味。
诗歌中还隐含着对过往辉煌历史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思考。“千秋乐事今消歇,碧榭朱栏台草没”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去帝王享乐生活的消逝和越王台荒废的哀叹,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无常的感慨。“山鹧空啼榕叶深,荔枝犹待春风发”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描绘太守的游历情景和周围环境的高远,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开元宋公韩吏曹,贤声此辈俱翔翱”更是将历史上的贤臣良将比作飞翔的鸟群,寓意着他们的理想和才华得到了传承与发展。
《送钟广州赋得越王台》不仅是明代诗人孟洋创作的重要作品,也是研究明代文学、艺术和历史的宝贵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文人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