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和煦,正宝鞍争道,雕轩盈路。
远近轻雷喧紫陌,尘暗垂杨古渡。
一叶扁舟,半篙新水,便凌风轻度。
光涵云影,数行鸿雁归去。
回首两岸云填,马嘶人语,况青楼日暮。
海宇无风波不动,遥望高帆行处。
缓带轻裘,葛巾道履,有良朋三五。
江津徐步,夜深重会逆旅。
念奴娇 青县渡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青县渡口》是明代诗人周思兼创作的一首词。
周思兼(1519—1565),松江府华亭人,字叔夜,号莱峰。他是明代一位有文名的学者和书画家,少时即有文名,工于书画,在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他的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文学才华,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生活的风貌以及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
《念奴娇·青县渡口》以“早春”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风和煦,阳光照耀,道路上车辆行人熙熙攘攘。远处传来轻雷的声音,紫陌上的尘土被微风扬起,垂杨树影婆娑。在这热闹的景致中,一叶扁舟在清波上摇曳,船夫正努力前行。这首词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场景。
从文化角度来看,《念奴娇·青县渡口》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追求。周思兼作为一位文人雅士,他的词作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人生的感悟。这首词不仅是艺术上的成功,更是情感与哲学思考的结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念奴娇·青县渡口》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