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驺先生祠 其二

人去不可见,川明终古流。
云疑拥彗日,庙似筑宫秋。
碑色含苔令,蜩声带雨愁。
应知精魄在,千载此幽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驺先生祠·其二》是明朝诗人方问孝的作品。该诗通过描绘古祠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幽静而充满哲思的画面。首句“人去不可见”和“川明终古流”,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历史长河中人物形象的消逝。第二句“云疑拥彗日,庙似筑宫秋”,则以云朵仿佛围绕着扫帚星(传说中的仙人之车)和秋天修建的庙宇,形容祠堂的景象,既表现了对古人的怀念,也反映了对历史遗迹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碑色含苔令,蜩声带雨愁”,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岁月侵蚀的碑石和带有雨水的蝉鸣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凄凉而又哀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悲凉。最后两句“应知精魄在,千载此幽州”,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表达了虽然历史人物已经不在,但他们的精神和成就依然影响和启迪着后人,使得这个古老的地方依然被后人铭记。

《谒驺先生祠·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情感与文化内涵的杰作。它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风采,也让人们深思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我定位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