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阅视水军营,十万貔貅画鹢轻。
鸟阵云盘秋宇净,鲸波风定早潮平。
三山遥接旌旗动,五夜初严鼓角声。
野色渐分天欲曙,扶桑东望紫霞横。
阅视水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阅视水操》是明代诗人周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水师的描绘,展现了水师将士严阵以待、临危不惧的英勇形象,体现了当时军事策略的巧妙运用以及军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周伦(1428—1503)字伯明,晚号贞翁,出生于昆山,是明朝弘治十二年的进士。他的文学成就颇为显著,著有《贞翁净稿》,其中包含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他不仅在官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还在文学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其作品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阅视水操》通过描绘水师军营中的景象,展示了水师将士严阵以待、临危不惧的英勇形象。诗中的“龙江阅视水军营,十万貔貅画鹢轻”描述了水师在龙江地区严整地排列着,如同千军万马般壮观。而“鸟阵云盘秋宇净,鲸波风定早潮平”则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海面上,舰队整齐划一的队形,与海鸥飞翔于高空形成鲜明对比;海上的风平浪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将顺利进行。
诗中的“三山遥接旌旗动,五夜初严鼓角声”反映了水师在夜晚的警戒状态。这里不仅展现了士兵们紧张而有序的作息,还暗示了战争前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的警觉心理。最后,“野色渐分天欲曙,扶桑东望紫霞横”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事结束的期盼和对胜利的憧憬。这不仅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更是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
这首《阅视水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