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阅视水军营,十万貔貅画鹢轻。
鸟阵云盘秋宇净,鲸波风定早潮平。
三山遥接旌旗动,五夜初严鼓角声。
野色渐分天欲曙,扶桑东望紫霞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以下是对各句的逐句释义:
龙江阅视水军营,十万貔貅画鹢轻。
- “龙江阅视水军营”可能指的是在龙江(长江)岸边检阅水军的情景。这里“龙江”、“水军营”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暗示着水军的重要地位和壮观景象。“十万貔貅”,貔貅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代表勇猛,十万则形容数量众多的军队。“画鹢轻”中的“画鹢”指装饰有彩绘的鹢鸟,古代用于仪仗或旌旗,此处可能表示旌旗随风飘扬,增添了军队的威仪和气势。
鸟阵云盘秋宇净,鲸波风定早潮平。
- “鸟阵云盘秋宇净”描绘了秋季清晨时分,天空中云层如鸟阵般密集,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大地上,使大地显得格外明亮清澈。“鲸波风定早潮平”则描述早晨海面平静,没有波浪涌动,只有海风轻轻吹拂,使得潮汐变得平稳。这里的“鲸波”可能是指巨浪,但在这里更多地强调了海面的宁静。
三山遥接旌旗动,五夜初严鼓角声。
- “三山遥接旌旗动”可能指的是远山与水面相连的景象,或是军队行进时旌旗随风摇曳的画面。“五夜初严鼓角声”中的“五夜”指的是五天夜晚,而“初严鼓角声”则意味着在五个夜晚的开始,士兵们开始了紧张的操练。这里的“鼓角声”是中国古代军队常用的信号,用以统一指挥。
野色渐分天欲曙,扶桑东望紫霞横。
- “野色渐分天欲曙”描述了天边的颜色开始变得清晰,太阳即将升起的景象。“扶桑东望紫霞横”则进一步描绘了朝阳初升时,东方天际出现一抹紫色霞光。“扶桑”是一种神话中的大树,象征着太阳,而“紫霞横”则形容了霞光的颜色和形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壮丽的江水战图。首句“龙江阅视水军营”不仅揭示了地点,也预示了接下来的场景将充满力量和威严。接着,“十万貔貅画鹢轻”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水军士兵雄壮的阵容和高昂的士气。诗中还多次使用了自然景观来衬托军事场面,如秋宇的清新、鲸波的宁静、旌旗的飞扬等,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不失诗意。最后一句“扶桑东望紫霞横”以日出为景,巧妙地点题,使全诗达到了高潮。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