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壑偏宜谢幼舆,清泉碧筱爱吾庐。
只知幽绝堪高枕,未解穷愁好著书。
闲过山僧烹笋蕨,倦从野老课菑畬。
夕阳流水荆扉静,花满青尊月满裾。
【注释】
丘壑(hè)偏宜:山水景色适宜于隐居。谢幼舆:指谢灵运,南朝宋诗人。清泉碧筱(xiǎo):清清的泉水和青翠的竹林。吾庐:我的茅舍。只知幽绝堪高枕:只知道隐居山中可以高枕无忧。穷愁:穷困之愁。著书:写文章。山僧、野老:隐士。烹笋蕨:烹煮竹笋、蕨菜。菑(cí)畬(shú):耕种。荆扉(jīng fēi):用荆条编的门户。花满青尊:酒器上布满了花朵。月满裾:月光洒满衣裳。裾,衣襟。
【译文】
我喜爱隐居在山水之间,山中的清泉和碧绿的竹林,都适宜于我的茅草屋。
我只了解山居生活能够令人心静,而不知道隐居山林可以解除忧愁,于是喜欢写作。
我闲来与山里的僧人一起烹制新鲜的竹笋和蕨菜,倦了就跟随乡野的老人一起耕作、播种。
夕阳西下,流水潺潺,我的茅草屋显得更加安静;月光洒满衣裳,花儿开满了酒杯,月亮洒满衣衫。
【赏析】
此诗首联“丘壑偏宜谢幼舆”,点出了诗人谢灵运的生平事迹。谢灵运,南北朝时有名的山水诗人,他曾经隐居浙江会稽郡的东山。这首诗是谢灵运归隐后所作,因此诗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清泉碧筱爱吾庐”。这里的“清泉碧筱”指的是清澈的泉水和碧绿的竹林,它们构成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自然背景。
颔联“只知幽绝堪高枕,未解穷愁好着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理解:他认为隐居山林可以让人感到内心的宁静,而这种宁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然而,他又认为,隐居并不能消除心中的愁苦,于是他选择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颈联“闲过山僧烹笋蕨,倦从野老课菑畬(shī)”。这里描述了诗人与山里人一起劳作的情景。诗人在劳作之余,还品尝了山里人烹饪的竹笋和蕨菜。这体现了诗人与民同乐的生活态度。
尾联“夕阳流水荆扉静,花满青尊月满裾”。这是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美好描绘。夕阳下的流水声、静谧的茅草屋、盛开的花朵和皎洁的月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田园生活以及与民同乐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困境的理解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