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日过天宁东院

棋局诗囊在处携,投闲几度过招提。
凉分半榻竹风细,香散一帘花雨迷。
白石庵中曾读易,碧纱笼外更留题。
日斜又别高僧去,笑指前溪作虎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暇日过天宁东院》是明代诗人王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棋局诗囊在处携,投闲几度过招提。 凉分半榻竹风细,香散一帘花雨迷。 白石庵中曾读易,碧纱笼外更留题。 日斜又别高僧去,笑指前溪作虎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天宁东院的亲近感。诗人以“棋局诗囊”形容自己常带书卷和棋谱,表明了他喜欢沉浸在书籍与棋盘之中的生活方式。而“投閒几度过招提”,则透露出诗人在闲暇时经常到访寺庙,与僧侣交流,享受宁静的时刻。

诗中也描绘了天宁东院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环境。“凉分半榻竹风细,香散一帘花雨迷”,描述了诗人在夏日午后,坐在凉爽的竹床上,感受着微风轻拂,同时被窗外的花雨所迷倒的情景。这里的“白石庵中曾读易”可能是指诗人曾在一个名叫白石庵的地方静心阅读《易经》,而“碧纱笼外更留题”则可能是指他在天宁东院附近的某个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诗句或题词。

诗人在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天宁东院的高僧的敬意。“日斜又别高僧去,笑指前溪作虎溪”,诗人不仅告别了天宁东院的高僧,还幽默地将前溪比作虎溪,这种轻松诙谐的笔调体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暇日过天宁东院》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天宁东院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他与自然和僧侣们的和谐共处。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也是明代文人生活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进一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艺术和修行的尊重和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