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过憩天王寺

炎暑不可度,端居日方永。
同袍四五人,共爱山中静。
飞阁轶氛埃,丛林逗萝径。
潭静日已秋,竹深午犹暝。
初沿双溪转,稍入空中境。
婉婉林鸟声,悠悠野僧定。
平生好幽玩,尽日惬佳兴。
山水发清机,风泉澹初性。
日夕徐徐归,云间响孤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日过憩天王寺》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王恭,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在这首诗中,王恭描绘了夏日午后的清凉景致和山居生活的静谧之美,表达了对大自然深深的向往和热爱。
  2. 诗歌原文:《夏日过憩天王寺》,炎暑不可度,端居日方永。同袍四五人,共爱山中静。飞阁轶氛埃,丛林逗萝径。潭静日已秋,竹深午犹暝。初沿双溪转,稍入空中境。婉婉林鸟声,悠悠野僧定。平生好幽玩,尽日惬佳兴。山水发清机,风泉澹初性。日夕徐徐归,云间响孤磬。
  3. 诗句解析:首句“炎暑不可度”表达了夏日的酷热与炎热;接着“端居日方永”则描绘了作者长时间独自居住,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飞阁轶氛埃,丛林逗萝迳”,形象地描述了天王寺周围环境的美丽与宁静。诗中的“潭静日已秋,竹深午犹暝”则展示了寺庙所在的自然景观和时间的变化,给人以静谧之感。“初沿双溪转,稍入空中境”展现了作者在寺庙中漫步时所看到的自然景观。最后,“婉婉林鸟声,悠悠野僧定”则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整首诗通过对夏日午后景色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闲适生活态度和对大自然的深深喜爱。
  4.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述夏日午后的景色与心境,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然、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山水自然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生活哲学,这也是古代文人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
  5. 文化背景与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诗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夏日过憩天王寺》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也在思想上给予了读者极大的启发。它鼓励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一份宁静和内心的平和,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珍惜自然、保护环境,倡导一种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夏日过憩天王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古诗,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传达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理想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