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燕昭故台骋望

宣武门东春日昏,登临病眼尚乾坤。
废台荒草王孙赋,流水空山蜀帝魂。
万里风云还北极,千年战伐此中原。
浮名今古堪垂泪,底事弦歌有故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登燕昭故台骋望》是一首五言古诗,由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于唐高宗时期。《登燕昭故台骋望》通过诗人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黄金台的描写,表达了对明君的向往以及对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深刻感受。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燕昭王》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陈子昂,字伯玉,唐朝文学家。他的诗作以豪放洒脱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陈子昂在这首诗中通过登高远眺的方式,寄托了他对古代贤明君主燕昭王的怀念以及个人遭遇的感慨。

  2. 诗歌原文与翻译:《登燕昭故台骋望》全文如下: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此诗描绘了诗人站在碣石山上,遥望着黄金台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这两座历史遗迹的描绘,引发了对历史上燕昭王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诗中的“黄金台”和“丘陵尽乔木”都是象征性的景物,而“霸图今已矣”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局势的失望和不满。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3. 诗歌主题:《登燕昭故台骋望》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燕昭王的缅怀,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情感和抱负。诗人通过登台远望的动作,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激励。

《登燕昭故台骋望》作为陈子昂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艺术价值而被后人传颂,其深层的意义也在于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困境中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