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宿三教寺》。下面是对每一句诗的解释: 1. 山高山深水声聒,孤林野寺秋寂寞。 注释:山很高,很寂静;水流的声音很大。孤零零的树林,一座荒凉的小寺庙在秋天显得更加孤独。 赏析:开篇两句通过描绘山高水深、孤林野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2. 玉兔霜毛永夜寒,白露青天下寥廓。 注释:月色如玉的兔子,毛发被霜覆盖,使得夜晚格外寒冷
诗句释义: 1. 登居庸上关: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登上居庸山的关隘,居庸山是长城的一部分,位于北京郊区。 2. 盘石仍高处:居庸山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四周,感受到山峰的雄伟。 3. 微茫鸟道分:在远处,可以看到一条蜿蜒曲折的鸟道,连接着居庸山与周围的山脉。 4. 花齐春晕日:春天来临,花朵盛开,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形成一道美丽的光环。 5. 山远谷吞云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开辟此岩秀,行藏吾道尊。 - 注释:此处表达了对这片岩石(即山)的赞美,认为它不仅自然美景让人赞叹,更因其所承载的精神或道德价值而显得崇高。 - 赏析:诗人通过对岩石的描述引出其内在的价值和意义,表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美的精神追求。 第2句:冥中回日月,象外自乾坤。 - 注释:这里的“冥中”可能意味着内心深处,而“回日月”形容了时间的流转,如同日月星辰般永恒不变
登燕昭故台骋望 宣武门,位于北京宣武门外。东面是春日黄昏,登台远眺,令人感到天地间空旷辽阔。病眼虽不佳,但仍然能放眼乾坤。 废台荒草王孙赋 废台:指废毁的台观。王孙:贵族子弟,这里指代诗人自己。赋:古代一种文体,用以表达情感和志向。王孙在废台上赋诗,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流水空山蜀帝魂 流水:指长江水流。蜀帝:指蜀汉的刘备,他曾被封为蜀王,死后被称为蜀帝。在这里
汶上泛舟 山雨弥晦朔,洪流奔巨川。我来当此日,舟济喜晴天。 渡口净芳树,人家生野烟。孤城隐雉堞,丰壤带郊尘。 行潦及时降,阴林或郁然。遥听叠鼓发,纵目双旌悬。 廪禄身徒窃,闾阎风未宣。古人贵达节,负弩奚称贤。 译文: 山雨连绵不断,天气昏暗不清,大河奔流不息,奔腾的江水汹涌澎湃。今天我来到这里,正好遇上晴朗的日子,心情无比喜悦。 渡口旁是一片洁净的芳树林,远处传来了家家户户升起的炊烟
注释: 野日流沙白,山城落木黄。 秋天的太阳照在流沙上显得特别白,山城的树木在秋风中飘落叶子也变得金黄。 秋来长送别,何处折垂杨。 每到秋天,就要长距离地送别朋友,不知道该在哪里折一枝杨柳作为留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诗的前两句“野日流沙白,山城落木黄”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山水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后两句“秋来长送别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霜露凄苦寒” 霜露:指秋末至早春时节,气温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在植物表面形成的霜和露。 凄苦寒:形容天气寒冷而萧瑟,带有凄凉之感。 这句诗描绘了深秋或初冬的景色,天空中的霜露让整个环境显得更加寒冷、清冷。 2. “残月空城陌” 残月:即将落山的月亮,暗示时间的流逝。 空城陌:空旷的城市街道,给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感觉。 这句诗通过描写残月的出现
【注释】 1. 茂林郁如盖:茂密的树林像车盖一样。郁,茂盛。 2. 杂花绝欲然:各种野花盛开,艳丽迷人。欲,通“郁”,茂盛;然,通“燃”。 3. 啼猿惊客散:猿猴啼叫使客人惊慌而离去。惊,惊动;客,过客。 4. 舞鹤到尊前:舞动的白鹤飞临在酒杯前。舞,舞动;鹤,仙鹤;尊,酒杯。 5. 蕙帐养霞影:以香草(蕙草)编织成帐子,把美丽的霞光映照在里面。养,映照、笼罩。 6. 竹窗照月妍
注释: 夜行如在旦,残月清林光。 云气生深涧,露华从蚤凉。 白沙郁浩浩,翠壁凝苍苍。 寂历松柏径,经过花草香。 鸡声互村落,曙色动柴桑。 即事况多感,离心含永伤。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夜晚行走景色的诗。诗中描绘了夜晚行走时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离别之情的感慨。 首句"夜行如在旦,残月清林光",意思是说晚上行走如同白天一样明亮,残存的月亮映照在清新的树林中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紫禁寒多未见花,万年枝上散啼鸦。 注释: - 紫禁: 指紫禁城,即皇宫。 - 寒多: 天气寒冷。 - 未见花: 由于天气寒冷,花儿未能盛开。 - 万年枝: 指的是皇宫中的老树或古老的建筑。 - 散啼鸦: 鸟儿因寒冷而鸣叫。 2. 楼衔内制螭头出,殿转宫车雉尾斜。 注释: - 楼衔: 形容楼阁的雄伟和高耸入云。 - 内制: 皇帝的命令或指示。 - 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