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居庸上关

盘石仍高处,微茫鸟道分。
花齐春晕日,山远谷吞云。
草宿除犹蔓,莺迁去更闻。
不能离世事,直欲醉朝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居庸上关》是一首充满诗意的词作,它描绘了诗人在登高望远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朱彝尊(1619-1688),字秀夫、秀水,号竹垞,浙江绍兴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其词作以典雅清丽的风格著称,与李调元并称“南朱北李”,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词风注重音律和意境的结合,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
  2. 诗词原文
    盘石仍高处,微茫鸟道分。
    花齐春晕日,山远谷吞云。
    草宿除犹蔓,莺迁去更闻。
    不能离世事,直欲醉朝曛。
  3. 诗词鉴赏:《登居庸上关》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居庸山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盘石”、“微茫鸟道”等意象展现了居庸山险峻而迷人的自然风光,而“花齐春晕日”则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生机。同时,诗人通过对“山远谷吞云”的描写,表现了居庸山的雄伟壮观,令人叹为观止。最后一句“不能离世事,直欲醉朝曛”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4. 历史背景: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关口。作为“天下九塞”之一,居庸关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明代洪武元年,朱元璋为了加强对北方边疆的控制,特派徐达在此督建长城,增强了军事防御功能。此后,居庸关逐渐成为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和文化变迁。
  5. 艺术特点:《登居庸上关》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诗歌采用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语言简练而富有音乐美。其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和画意的自然景象中。再次,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联想空间。最后,通过对居庸山和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登居庸上关》不仅是一首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