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其二

家住东山归去来,十年波浪与尘埃。
头颅今日已如许,勋业古人安在哉。
沧海巨帆晴望济,长途疲马早思回。
闲非闲是俱抛却,濯足沧浪坐钓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其二”是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的作品。王鏊,字济之,号守溪,又自称震泽先生,是明朝的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他在十六岁时就已经以其文才闻名,并在成化十一年中进士。王鏊在官场上有着丰富的经历,曾任职编修、吏部右侍郎等职,最终成为文渊阁大学士。

王鏊的《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其二》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及对未来的态度。诗中的“家住东山归去来”,描绘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同时也反映出他厌倦了仕途的浮华,渴望回归自然。接下来的诗句“十年波浪与尘埃”,则形象地比喻了他多年来的经历充满了波折与坎坷。而“头颅今日已如许”,则透露出一种对现实无奈的接受,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王鏊在《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其二》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如“沧海巨帆晴望济”,通过海船的巨大帆影映衬出作者内心的宽广与坚定;“长途疲马早思回”,则通过长途跋涉的疲惫马匹,暗示了作者想要回归宁静生活的愿望。最后一句“閒非閒是俱抛却,濯足沧浪坐钓台”,则是对世俗名利的一种超然态度,表达了作者愿意远离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

王鏊的《己巳五月东归三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人生感悟的诗歌,也是一幅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