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其一

秋霜肃肃摧庭枯,晨风何悲夜鸣謼。
使妾为遘不须臾,恍兮类君忽若无。
为君中夜起踌躇,雕栏簌簌悬真珠。
二十八宿罗天衢,欲明未明焉所如。
君当为龙妾云俱,冲飙在天忽驱之。
西流之蟾东飞乌,乐往忧来不相虞。
盛年冉冉辞人徂,裁吟代哭中成吁,安能为情自卷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歌行 其一”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出自唐代诗人高适之手。这首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高适于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边塞将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深刻反思。接下来将为您详细介绍这部作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1. 作者简介

  •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唐朝中期的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作以豪放著称,常流露出对边疆士兵的同情及对国家大事的关注。
  • 生平经历:高适早年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他曾在多个地方做过小官,后因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臣而被贬至边远地区。虽然历经坎坷,但他始终关心国家命运,致力于边疆建设。

2. 作品原文及鉴赏

  • 原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使飘零西四极。”
  • 译文:汉朝的烽火硝烟遍布东北边疆,汉使四处飘零,远离故乡。
  • 鉴赏:这句诗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时期的深深忧虑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暗含着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交织的深刻思考。

3. 文化与历史背景

  • 唐王朝的边疆政策:唐代初期,国家为了巩固边防,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如设立安西、北庭等军镇,派遣大量将士戍边。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但也带来了一定的牺牲和苦难。
  • 边塞诗的发展:边塞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边疆战事、民族关系以及士兵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高适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还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边塞政策的反思。

“燕歌行 其一”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诗作,也是高适对于那个时代边疆问题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表达。通过对这首长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其艺术魅力,还能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