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吹我裳,蟋蟀寥寥啼我床。
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
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
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

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吹我裳,蟋蟀寥寥啼我床。

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

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

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

注释:

燕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描写离别之情。

秋风吹过衣裳,蟋蟀在床下鸣叫。

四周望去,都是陌生的风景,哪里都不是我的家乡。

谁能忍受这不断的思乡之苦呢?

简短的歌唱和吟唱,可以激励寒冷的霜。

飘浮的云层,像千里一样辽阔,让我感到彷徨不定。

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它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夜空。

二十八星宿排列成行,就像银河横贯天空。

北方的胡人正在骑马,南方的大雁也在飞翔。

忧愁涌上心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寻求安慰。

躺在床上,心情忧郁,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

怎能不思念家乡呢?道路阻隔遥远,无法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之一。燕歌行是一种古乐府体裁,主要描绘离别之情。王昌龄以自己的经历和情感为背景,创作了这首《燕歌行》。

诗的开头“秋风萧瑟吹我裳,蟋蟀寥寥啼我床。”描述了诗人被秋风所感,感受到了萧瑟的秋风,同时也听到了蟋蟀的鸣叫。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他走出家门,四处观望,但看到的地方都不是他的故乡。他心中充满了忧虑,因为他知道,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唱歌、吟诵,试图用歌声驱散心中的悲伤,但繁霜却让他感到更加寒冷。他看着远方的浮云,感到迷茫和彷徨。

“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对月亮的观察。他仰望天空,看到了明亮的月亮,它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夜空。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二十八星宿排列成行,就像银河横贯天空。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对天体的认识。高高的台子和遥远的阁楼虽然可以遥相望,但它们都无法成为连接天地的桥梁。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宇宙的认知,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惑。

“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的忧虑。他听到远处的胡马和南飞的大雁,心中充满了忧虑。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忧虑,也不知道从何处寻找答案。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安。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期望。他躺在床上,试图自己安慰自己,但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下。他不禁感叹,回家的道路是如此遥远和艰难。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家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忧虑和挣扎。它也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生活体验,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