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旬春雨消春去。
不耐得、日中长睡。
强起倚楼时,只向东风语。
万端心事。
十分才思。
写尽愁吟怨字。
无处可为情,恨在无情处。
【注释】
壬午:宋孝宗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
消春去:春雨滋润,海棠花盛开。
不耐得:受不了。长睡:懒睡。
强起倚楼时:勉强起床靠在楼上的时候。
东风语:风声在耳边低语。
万端心事:种种烦忧。
才思:才智。这里指作诗的才能。
写尽愁吟怨字:把满腔的忧愁全部倾注在诗文中。
无情处:没有感情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上片写雨后重登高楼所见的景色;下片写登高远眺时的感慨,全篇抒发了对春天消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春归而引起的身世之感。全词语言浅白,却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情韵悠扬,余音袅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三旬春雨消春去。”首句开门见山,点明时令是早春三月,正是春雨绵绵之际,“三旬”即三十天之久,“消春去”说明春雨已连绵了三十天。“不耐得、日中长睡。”这句承上启下,承接“消春去”而来,说明自己虽不愿多日闲居,但终是禁不住春雨缠绵不绝,于是只好长睡不起,以消磨时光。
“强起倚楼时,只向东风语。”第二句紧承首句,由“消春去”进一步写自己的苦闷心情。春雨绵绵,百无聊赖,只得勉强起床,到高楼之上倚栏凝思。然而此时春光已逝,海棠花谢,唯有东风还在耳边低语,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心事。这一句既写出了自己的孤寂感伤,又写出了自己对东风的依恋之情,可谓情景相生,韵味盎然。
“万端心事。十分才思。”第三句承接前两句而来,进一步抒写了自己因春雨绵绵而产生的万千心事和才思敏捷的才华。春雨绵绵,春光逝去,自然不免让人产生许多烦恼之事,如“万端心事”之类,而自己则因春归而有感于怀,于是便有了“十分才思”。
“写尽愁吟怨字。”第四句承上启下,继续抒发了作者因春回而引起的诸多愁绪。由于无法排遣心中的郁闷,于是便将满腔的忧愁都倾注到了自己的诗文之中,写成了一篇篇充满愁绪和怨恨的文字。
“无处可为情,恨在无情处。”末句收束全篇,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消逝的无限惆怅之情。既然无法改变春天消逝的事实,只能任凭它离去,于是便感到无奈而悲伤,只有把这种感情寄托于“无情处”,希望借“无情处”来抒发内心的哀怨之情。全词情感真挚细腻,构思新颖巧妙,语言平易通俗,意境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