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莎𧙪,半檐桐乳,白日暖照朱门。
向荒烟小涉,阴高岸色,又踏吟人。
旧雨平池,絮花烟涨柳苗新。
韶年渐晚,清和近也,布谷先闻。
群峰宛转相次,俯悠然深远,树影无根。
记昔浮觞处,至今犹带,酒气浓春。
览物伤多,故时桃李思沾巾。
凤池春 李园池上(壬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凤池春·李园池上(壬午)》是王翃所作的一首词,创作于明朝。词中的“一剪莎”、“半檐桐乳”等词汇,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园林景象。以下是关于此作品的相关介绍:
作者简介:王翃,字介人,嘉兴人,出身于手工业家庭,少年失学,熟悉下层人民生活。他二十岁时偶读《琵琶记》,开始学习写词,渐成诗人,在明末清初有一定影响。王翃的词作多含悲愤忧抑之情,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受,这些情感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词作原文与解析:词中“一剪莎?,半檐桐乳,白日暖照朱门”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而“向荒烟小涉,阴高岸色,又踏吟人”则表达了词人在自然美景中徜徉的愉悦心情。
艺术特色:王翃的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他的词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凤池春·李园池上(壬午)》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诗词,更是王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通过这首词,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的变迁,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