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莎𧙪,半檐桐乳,白日暖照朱门。
向荒烟小涉,阴高岸色,又踏吟人。
旧雨平池,絮花烟涨柳苗新。
韶年渐晚,清和近也,布谷先闻。
群峰宛转相次,俯悠然深远,树影无根。
记昔浮觞处,至今犹带,酒气浓春。
览物伤多,故时桃李思沾巾。
凤池春 李园池上(壬午)
一剪莎𧙪,半檐桐乳,白日暖照朱门。
向荒烟小涉,阴高岸色,又踏吟人。
旧雨平池,絮花烟涨柳苗新。
韶年渐晚,清和近也,布谷先闻。
群峰宛转相次,俯悠然深远,树影无根。
记昔浮觞处,至今犹带,酒气浓春。
览物伤多,故时桃李思沾巾。
注释:
一剪莎𧙪:一种草名,此处指春天的景色。
半檐桐乳:半边屋顶上有桐花落下。
白日暖照朱门:阳光温暖地照在红色的门上。
向荒烟小涉:向着荒远的烟雾中行走。
阴高岸色:阴霾笼罩着高大的山崖。
踏吟人:踏着脚步的人,可能是诗人自己或者朋友。
旧雨平池:过去下雨后池塘变得平静。
絮花烟涨柳苗新:絮状的花朵飘散在弥漫的烟雾中,柳树的嫩芽也长出来了。
韶年渐晚,清和近也,布谷先闻:岁月渐渐流逝,清新和煦的季节也到了。布谷鸟开始鸣叫。
群峰宛转相次:群山连绵起伏、层层环绕。
俯悠然深远,树影无根:俯视着遥远而深邃的地方,树的影子却像是没有根基。
记昔浮觞处,至今犹带,酒气浓春:记得曾经在这里漂浮酒杯的场所,现在那里还留有浓郁的酒香。
览物伤多:看到万物都感到悲伤。
故时桃李思沾巾:因此时常会因思念而落泪。
赏析:
这首《凤池春》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诗歌。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首句“一剪莎𧙪,半檐桐乳,白日暖照朱门。”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春天画面。“一剪莎𧙪”指的是春天的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半檐桐乳”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致,如半边屋顶上的桐花落下,增添了几分诗意;“白日暖照朱门”则形容阳光明媚,照亮了红色的门,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接下来两句“向荒烟小涉,阴高岸色,又踏吟人。”表达了诗人在春天漫步的场景,走向一片荒凉的烟雾之中,仰望着高高的山崖,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还提到了“踏吟人”,可能是诗人自己或者其他行人,他们在春天里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留下足迹和歌声。
接下来的诗句“旧雨平池,絮花烟涨柳苗新。”描述了雨水滋润后的池塘景象,絮状的花朵飘散在弥漫的烟雾中,柳树的嫩芽也长出来了。这些自然景观的变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力。
“韶年渐晚,清和近也,布谷先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感和春天到来的消息。韶年即美好的时光逐渐逝去,而春天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机。布谷鸟也开始鸣叫,预告着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最后一句“群峰宛转相次,俯悠然深远,树影无根。”描绘了群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深远和宁静的感觉。同时,还提到了“树影无根”,暗示了自然界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