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河宾黄沙百里,望来豁然平衍。
踏莎茵、不尽马蹄青,朝日射、长烟葱茜。
行营按、壁帐临空远,颜行静、旌旗色变。
谁通道、公子清华,武略舆、文章兼善。
鼓催齐、赳赳士勇,横槊过风如剪。
春山外、一气俨成龙,云护处、鱼丽初展。
从容分、两翼旋相角,见猿臂、虎腰腾健。
鸣金罢、四垒无闻,飘影疾、回霜收电。
更傅呼重树正鹄,七札群当南面。
散阴阴、万柳映辕门,绕春叶、同缠雕箭。
边声杂、管弦繁饮至,惹甲花、衣绣宜茜。
据冲路、先畅兵威,戒清时、愿毋忘战。

【注释】

  1. 三台:指徐州。徐州为三国时孙权所建,故称“三台”。《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权曰:‘子布,吾之深忧也,汝善养之。’蒙辞以军中微恶,宜付外将。”韩次卿,即韩玄,字次卿,东莱郡掖县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将领。
  2. 云龙山:在今江苏铜山县境内。
  3. 壬午:指公元214年(汉献帝初平四年)。
    【赏析】
    此诗描写了韩次卿率军出征,在云龙山与敌军交战的壮观场面。全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是一首成功的军旅诗作。
    首联“薄河宾黄沙百里,望来豁然平衍”,描绘了一幅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黄河景象。诗人用“薄”字形容黄河的波涛汹涌,而“宾黄沙”则写出了黄沙的辽阔无垠。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环境的陌生和对战争的畏惧之情。然而,随着战鼓的敲响,这种情感逐渐转化为对战斗胜利的渴望和信心。
    颔联“踏莎茵、不尽马蹄青,朝日射、长烟葱茜”,则具体描述了战场上的情景。诗人用“踏莎茵”、“马蹄青”等词汇,勾画出了士兵们奋勇前进、勇往直前的形象。而“朝日射、长烟葱茜”则形象地描绘了晨曦中阳光洒在大地上的壮丽景色。这一联不仅展现了战场的紧张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对胜利的期盼和向往。
    颈联“行营按、壁帐临空远,颜行静、旌旗色变”,进一步描绘了战前的紧张氛围。诗人用“按”字写出了军队行进的威武气势;而“颜行静”则表现出士兵们沉着冷静的态度。同时,“旌旗色变”也暗示了战前的紧张情绪。
    尾联“谁通道、公子清华,武略舆、文章兼善”,则是对韩次卿个人才华的赞扬。诗人称赞他不仅武略高超、善于征战,而且文才出众、学问渊博。这一评价既体现了诗人对韩次卿才能的认可,也表达了对他军事才能的高度赞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场上的壮观景象和刻画士兵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文武双全的英雄形象。同时,诗中的韵律和谐,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