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思、乱莺啼处。
水边阁外,残红多几树。
五更时,闻疏雨。
空园恨、渐自沾人,催归难住。
最嫌他、风中轻絮。
游女惹悠扬,情无据。
惊乍别,漫回顾。
迟日照、千里横空暖,草生路。
客心衔梦,浮萍聊一叙。
往往断魂,江天寻古渡。
极目但青山,更山外,长林远蒙蒙,淡烟护。
芳菲节,感虚度,问何如,拥鼻高吟慷慨。
敌饥寒,短铗还鸣,窃叹孤身今愁做,谁堪当失意,送春去。
【注释】
歌头:词的别名。
壬午:宋孝宗干道七年(117l)。
思;愁绪、思念。
乱莺啼处:乱莺,即黄莺。啼处,指春末莺啼声不断之处。
水边阁外:水边的楼阁之外。
残红:凋零的花瓣。
五更时:夜深人静的时候。
空园恨:空荡荡的院落中充满怨恨。
最嫌他:最讨厌它(柳絮飘飞)
游女惹悠扬,情无据:游女,指在江岸上游玩的女子。
惊乍别,漫回顾:突然分别了,漫不经心地回望。
迟日照、千里横空暖,草生路:迟日,太阳斜照。千里,形容道路遥远。横空,高耸入云。暖,温暖。草生路,草木生长的道路。
客心衔梦,浮萍聊一叙:客心,客居他乡之人的心境。衔梦,心中怀有梦想。浮萍,随波逐流,漂浮不定之物。聊一叙,略述一下。
往往断魂,江天寻古渡:常常感到悲伤,沿着江边寻找着旧时渡口。
极目但青山,更山外,长林远蒙蒙,淡烟护:放眼望去只有青翠的山峦,更远的地方还有茂密的树林覆盖着朦胧的轻烟。
芳菲节,感虚度,问何如:芳菲节,指美好的时节。感虚度,感慨岁月如流水一般白白过去。何如,如何,怎么样?
拥鼻高吟慷慨:用鼻子哼唱着激昂慷慨的歌曲。
敌饥寒,短铗还鸣:比喻自己处于困境之中仍不忘报国。短铗,剑身弯曲而柄长者为铗。鸣,发声。
谁堪当失意,送春去:谁能忍受失去理想和抱负的痛苦,像送走春天一样送走自己的青春呢?
【赏析】
这首词写于淳熙五年(1178年),作者在临安做官。当时正逢仲春佳节,词人触景而生情,写下这首词来抒发自己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之情。
上片起笔“夜来思、乱莺啼处”,词人以乱莺啼声反衬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接着写“水边阁外,残红多几树”,水边楼台之外,残花落满枝头。“五更时,闻疏雨”三句,写夜半听到细雨淅沥。“空园恨、渐自沾人”,“空园子”是作者的住所,“沾人”指被雨水淋湿。“最嫌他、风中轻絮”,这里说最讨厌的是风中飞舞的柳絮。“游女惹悠扬,情无据。”这两句写出了游女的轻狂和词人的伤感。“惊乍别,漫回顾。”这两句表现了他离别的突然,回头的茫然。“迟日照、千里横空暖,草生路。”迟日,夕阳西下。千里,形容道路遥远。横空,高耸入云。暖指阳光照耀下的大地。草木生长的道路。“客心衔梦,浮萍聊一叙”两句,写漂泊的旅人心怀梦想,就像浮萍随风飘荡不定。“往往断魂,江天寻古渡。”常常让人感到悲伤,沿着江边寻找着旧时渡口。“极目但青山,更山外,长林远蒙蒙,淡烟护。”放眼望去只有青翠的山峦,更远的地方还有茂密的树林覆盖着朦胧的轻烟。
下片开头两句:“芳菲节,感虚度,问何如。”芳菲节就是春天的美好时刻,可我在这里虚度光阴,不知如何是好?“拥鼻高吟慷慨”两句化用了杜甫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意思是说即使我遭受屈辱也不能改变我报效国家的决心。“敌饥寒,短铗还鸣,窃叹孤身今愁做,谁堪当失意,送春去。”这是作者借典表达他的无奈和愤懑。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流逝的哀伤,以及面对困境时坚持信念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