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凉风已似秋,客中歌吹亦生愁。
金阊门外冶游子,灯火回船不自由。
【注释】
阊门:指南京的秦淮河上的水关,也称“水西门”,在今南京市中华门外。即事:即景诗,写眼前景物的诗。
江上:指秦淮河上。凉风:秋风。
生愁:引起愁思。
金阊:指金陵(今江苏南京),当时为六朝时建康的旧称,这里借指南京。冶游子:冶游的人。
回船:指游船上的灯火。不自由:指游船因夜幕而停泊不动。
【赏析】
《秋夕》,是诗人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二年)秋天所作。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分显示出盛唐诗人的豪迈气概。
“江上”二句,点出题面。诗人由秦淮河水面上所见景色而引发感慨,写出了一幅深秋之夜,清冷萧瑟的景象。“已似秋”三字,不仅把江上景色写得如诗如画,而且把诗人的感受也写了出来,使读者能从中体味到作者所感受到的凄清气氛。“客中”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发了客居他乡、思念家乡之情。“歌吹”二字,既点出了时间是在秋晚时分,又暗示了游人的心情是寂寞无聊的。“亦生愁”,既与上文江上风景相照应,又引出下文对金陵故地的思念。
后两句是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描绘。“金阊”,指南都金陵。“冶游子”,是指那些冶游不归之人。“回船”,是游船上的灯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游船停泊,因为夜晚而停泊不动;回船的灯火闪烁着,却无法摆脱那种被羁绊的痛苦和无奈之感。
这首诗通过描写秦淮河上的夜色,表达了诗人客居江南、思念家乡的深情。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整首诗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