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花 泥美人(壬午)

描波如眼,饰翠如蛾,艳冶怜娇女。
花身有质,人非玉、巧聚香尘重做。
风姿楚楚。
别唤起、邙山黄土。
哑芙蓉、笑色初低,不似胭脂虎。
谁惜断红零素。
返眢井残魂,靘妆犹故。
摹矜妙手,娉婷恨、西子未教歌舞。
尤伤久立,心应痛、马魂檀组。
恐夜来、销骨巫峰,梦里辞行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解语花·泥美人(壬午)》是明代诗人王翃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从多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作者简介
  • 王翃,明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其创作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古典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诗作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
    描波如眼,饰翠如蛾,艳冶怜娇女。
    花身有质,人非玉、巧聚香尘重做。
    风姿楚楚。

  2. 诗歌鉴赏

  • 诗中以“描波”起句,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容貌,接着用“饰翠如蛾”进一步突出其美貌,而“艳冶怜娇女”则点明了作者对她的爱怜之情。
  • “花身有质,人非玉、巧聚香尘重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女子美丽外表与内在品质并存的独特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美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 “风姿楚楚”四字,形容女子的仪态优雅动人,给人以美的感受。
  1. 文学价值
  • 作为明朝的诗歌代表之一,《解语花·泥美人(壬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独到之处,如巧妙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 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充分展示了古人诗歌的艺术魅力。
  1. 文化意义
  • 《解语花·泥美人(壬午)》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明朝时期社会文化的缩影。它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
  •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

《解语花·泥美人(壬午)》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诗作品。它不仅展现了王翃高超的诗歌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