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波如眼,饰翠如蛾,艳冶怜娇女。
花身有质,人非玉、巧聚香尘重做。
风姿楚楚。
别唤起、邙山黄土。
哑芙蓉、笑色初低,不似胭脂虎。
谁惜断红零素。
返眢井残魂,靘妆犹故。
摹矜妙手,娉婷恨、西子未教歌舞。
尤伤久立,心应痛、马魂檀组。
恐夜来、销骨巫峰,梦里辞行雨。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她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词人。下面逐句解读这首诗的内容和含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诗句解析:
- “描波如眼” - 形容女子的眼神如水波般清澈明亮。
- “饰翠如蛾” - 用翠绿色来比喻女子眉毛的美丽,如同蛾翼。
- “艳冶怜娇女” - 形容女子美丽动人,令人怜爱。
- “花身有质” - 比喻女子的外表虽美但缺乏内在的实质。
- “人非玉、巧聚香尘重做” - 暗示女子外表虽然华丽,但内心并不纯洁。
- “风姿楚楚” - 形容女子举止优雅,仪态端庄。
- “别唤起、邙山黄土” - 指别离的场景让人想起荒凉的土地,可能暗指失去亲人的感觉。
- “哑芙蓉、笑色初低” - 描述女子的笑容起初是羞涩的。
- “不似胭脂虎” - 比喻女子的笑容不像胭脂那样艳丽夺目。
- “谁惜断红零素” - 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
- “返眢井残魂,靘妆犹故” - 描述了女子的灵魂回到了眢井中,而她的妆容依旧。
- “摹矜妙手,娉婷恨” - 形容女子的容貌美丽,却因某种遗憾而感到怨恨。
- “西子未教歌舞” - 借用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来比喻女子原本应被宠爱却未能如愿。
- “尤伤久立,心应痛、马魂檀组” - 表达了长时间的等待和思念所带来的痛苦。
- “恐夜来、销骨巫峰,梦里辞行雨” - 暗示在夜晚梦见自己离开家乡,梦中告别离去的爱人。
译文:
画中女子的眼睛像波纹一样闪烁,她的眉毛装饰得像蛾翼一样精致。她的美丽迷人,但似乎缺少了内在真正的光彩。她的美貌让人赞叹,但她的内心却不那么纯洁。她的风采优雅,仿佛一个美人在风中轻舞。然而,一旦别离的时刻到来,她的微笑会显得羞涩,不再像鲜艳的胭脂虎那样夺目。谁能珍惜那些凋零的花朵呢?我回到眢井中寻找失落的灵魂,尽管妆容依旧完美无瑕。我的美貌如此精妙绝伦,但我仍然感到遗憾,就像西施那样未能得到应有的宠爱。最让我伤心的是,长时间地等待和思念。我的心应该很痛苦,就像是马的灵魂离开了身体,而我在檀木制成的箱子里哭泣。我担心夜晚来临,我会在巫山上消失,并在梦中向远方的爱人告别,告别那即将到来的风雨。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性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爱情、命运和美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世界。诗中的每个词语都充满了情感色彩,从视觉到心理,从物质到精神,层层递进,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