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江春讯,月明迟、路入乱峰回互。
一线悬天更远,人出千重岩树。
石貌多端,滩声转怒,使客心生恶。
七里盘涡,溶溶渐起烟雾。
闻有台上先生,身著羊裘,但以鱼虾务。
星动归来仍倚钓,想见千秋风度。
山不胜高,水何其淡,缥缈神栖处。
他年卜隐,白云待我同住。
念奴娇 夜过严滩(壬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夜过严滩(壬午)》是明朝王翃的作品。王翃,字介人,出身于手工业家庭,少年失学,对下层人民生活有所了解。他二十岁时偶读《琵琶记》,开始学习写词,渐成诗人。壮年时,遭遇世变之乱和亡国之痛,其作品多含悲愤与忧抑之情。
《念奴娇·夜过严滩》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严滩的美景。诗中“桐江春讯,月明迟、路入乱峰回互”一句,形象地勾勒出严滩春天的景象,桐江两岸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转显得更加迷人。接着,“一线悬天更远,人出千重岩树”等句子进一步描绘了严滩的自然景观,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严滩的深厚情感。诗中的“石貌多端,滩声转怒,使客心生恶”等句子,揭示了严滩的险峻与美丽并存的特点。而“星动归来仍倚钓,想见千秋风度”则表达了作者在严滩度过夜晚时的宁静与感慨。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念奴娇·夜过严滩》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桐江春讯,月明迟、路入乱峰回互”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桐江春景赋予了生命,使其更加生动。同时,诗中的意象如“一线悬天”、“千重岩树”等,也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念奴娇·夜过严滩(壬午)》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现了严滩的自然美景,更通过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情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不仅是王翃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