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天台,移心雁宕,贪奇赏。
泉发虹明,峰开指列,不谓巨灵遗掌。
问龙珠,是何处飞来,投空摇扬。
或散漫如珠,萦若雾,挟雷争响。
谁见远落飞崖,分趋藏壑,山力雄知元气养。
闲亦随风,盘旋作态,总吹去、犹连百丈。
当年记,身到匡庐见皆妄。
叹长往。
拚今生、为伊梦想。
斗百草 雁宕观龙湫(壬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斗百草”和“雁宕观龙湫”均指特定的文学作品,分别出自明代王翃的《斗百草·雁宕观龙湫》和明代郑善夫的《观雁宕龙湫》。
《斗百草·雁宕观龙湫》是一首具有深刻意境的古典诗词,它不仅描绘了作者游览胜景时的所见所感,还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赞美之情。通过这首诗,读者能够窥见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及其审美追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和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豁达,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观雁宕龙湫》则作为明代郑善夫的作品,同样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雁宕龙湫的自然风光,通过对瀑布、河流、山峦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壮阔而深沉的氛围。诗中的意象生动,情感真挚,使读者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力量的颂扬。此外,郑善夫的诗歌常常带有浓厚的文化意味和个人情感色彩,这在《观雁宕龙湫》中也有所体现,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景观的观察,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体验。
无论是《斗百草·雁宕观龙湫》还是《观雁宕龙湫》,这两首作品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它们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