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帘钩。
拉东风红袖,并上兰舟。
床移弦索,钿擘箜篌。
沙堤雨歇烟柔。
喜山青花好,高栏外、效色行楼。
斗华妆,使衣香狼藉,熏醉眠鸥。
丝笼尚方珍食,聚桂楫如鳞,绿幕张油。
片语腾波,千金倾市,人傅戚畹风流。
想神京梦远,江南好,且听吴讴。
幸无愁。
令西湖化酒,累月春游。
春从天上来 西湖逢戚畹出游(壬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从天上来·西湖逢戚畹出游(壬午)》是明朝诗人王翃所作的一首词,描述了一次由京城到江南的游历经历。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介绍:
作者背景:《春从天上来·西湖逢戚畹出游(壬午)》的作者是王翃,字介人,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和词人。他的生平事迹显示他出身于手工业家庭,少年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但后来通过阅读《琵琶记》激发了创作兴趣并开始学习写词。王翃的创作生涯在明末清初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诗歌方面,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蕴含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忧国之痛。
作品内容:《春从天上来·西湖逢戚畹出游(壬午)》中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描述了西湖之行中的所见所闻。诗中用“十里帘钩”形容西湖边的美丽景象,以及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同时提到了“斗华妆,使衣香狼藉,熏醉眠鸥”,表达了人们在节日庆典中的欢腾气氛,也暗示了节日背后的文化意涵。
艺术风格:王翃的词作多含悲愤忧抑之情,这在他的词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动荡的深刻感受。同时,他的词作在形式上追求工整和韵律上的美感,使得他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历史影响:《春从天上来·西湖逢戚畹出游(壬午)》是王翃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研究明代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明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以及文人对于个人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的表达。
《春从天上来·西湖逢戚畹出游(壬午)》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明末清初社会文化的一个窗口。王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