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九日

去岁重阳岭外来,今年旅食燕昭台。
天涯到处同风俗,人事他乡异酒杯。
鬓发亦知当节改,菊花能得风回开。
愁心莫更凭栏望,蓟北烟高首重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燕京九日》是明代诗人王鸣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异乡的孤独感。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王鸣雷,字东村,又字震生,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他是一位有学问的文人,著有《空雪楼集》。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2. 作品原文:《燕京九日》原文如下:
    去岁重阳岭外来,今年旅食燕昭台。
    天涯到处同风俗,人事他乡异酒杯。
    鬓发亦知当节改,菊花能得风回开。
    愁心莫更凭栏望,蓟北烟高首重回。
  3. 主题思想:《燕京九日》通过描绘作者在不同地方度过重阳节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异乡生活的感慨。诗中“天涯到处同风俗”一句,反映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遵循相同的传统和习俗,这可能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4.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例如,“鬓发亦知当节改”一句,不仅描写了岁月的流逝,还透露出一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5.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王鸣雷在游历燕京(今北京)期间所作,当时正值重阳节,诗人在异地感叹时光易逝、人情世事的不同,因此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

《燕京九日》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它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