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清明(壬午)

十分春乍半,早来已有残花。
看茁草初青,垂杨渐绿,寒意争差。
清明节,风风雨雨,惯此时多负好韶华。
无数芳尘绮陌,教人怅阻泥沙。
扶筇著屐与须赊。
来往怪如麻。
向断桥荒冢,割牲浇酒,拥骑停车。
哀哀。
哭声垂歇,又争飞衔纸乱啼鸦。
谁感黄昏羁梦,池塘昨夜闻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花慢·清明(壬午)》是一首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色与当时社会盛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相关内容: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此词作于北宋仁宗时期的清明,即壬午年。这是柳永的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首。
  • 作者介绍:柳永是宋初的一位著名词人,他以其豪放的词风和对城市生活的描写而闻名。柳永的词多写城市生活,尤其擅长描写都市中的繁华景象和市民的生活状态,这也是他的词作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之一。
  1. 内容解析
  • 节日氛围:《木兰花慢》开篇即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观和社会氛围。江南地区的清明时节,天气温和,正是春光明媚之时,百花盛开,芳草萋萋,这样的美景使得人们在清明节这天更倾向于郊游踏青,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 社会盛况:在描述自然景色的同时,柳永还巧妙地通过人物的活动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在这首词中,不仅有文人墨客在郊外赏花赋诗,也有商贾在此时聚集买卖商品,展现了一幅繁忙的清明市集图景。这不仅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也反映了民间对节日的重视。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柳永的词往往善于将个人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读者能够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在《木兰花慢》中,通过对清明季节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 语言风格:柳永的词语言华丽,情感真挚。在《木兰花慢》中,其用词考究,既有细腻的描述又有宏大的场景构建,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木兰花慢·清明(壬午)》不仅是一首描写清明时节景色和社会生活的优秀词作,也是柳永众多优秀词作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不仅能了解到宋代词人的写作风格和思想感情,还能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