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春乍半,早来已有残花。
看茁草初青,垂杨渐绿,寒意争差。
清明节,风风雨雨,惯此时多负好韶华。
无数芳尘绮陌,教人怅阻泥沙。
扶筇著屐与须赊。
来往怪如麻。
向断桥荒冢,割牲浇酒,拥骑停车。
哀哀。
哭声垂歇,又争飞衔纸乱啼鸦。
谁感黄昏羁梦,池塘昨夜闻蛙。
十分春乍半,早来已有残花。
看茁草初青,垂杨渐绿,寒意争差。
清明节,风风雨雨,惯此时多负好韶华。
无数芳尘绮陌,教人怅阻泥沙。
扶筇著屐与须赊。
来往怪如麻。
向断桥荒冢,割牲浇酒,拥骑停车。
哀哀。
哭声垂歇,又争飞衔纸乱啼鸦。
谁感黄昏羁梦,池塘昨夜闻蛙。
注释:
①十分春乍半:春光明媚,但已过了春天的一半。②看茁草初青:瞧见小草刚刚长出新芽的绿色。③垂杨渐绿:柳树枝条开始变得绿了。④寒意争差:寒气似乎要更胜一些。⑤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阳历4月5日前后。⑥风风雨雨:形容天气多云或下雨。⑦好韶华: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⑧纤尘:纤尘不染的意思,比喻清白无瑕。⑨须赊:等待、盼望的意思。⑩荒冢:坟墓荒凉,无人问津。⑪哀哀:悲伤的声音。⑫羁梦:被囚禁的思绪。⑬池塘:指池塘上的蛙鸣声。⑭鞭影:指马的影子。⑮折柳送别:古时风俗,人们折柳相送。
赏析:
《木兰花慢·清明》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于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上片写清明节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图,并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年华的珍视。下片抒发了羁旅他乡的愁绪,并借景抒情地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词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清明时节的春光美景,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悟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