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题画

危峰欲堕。岩背老翁方稳坐。
落叶无声。树底风来了不惊。
秪缘诗癖。纵有闲心闲未得。
刚道忙来。世事何曾一挂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文澜的《减字木兰花·题画》是一首充满情感与艺术韵味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杜文澜,清代著名学者和诗人,他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杜文澜的文学创作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其作品多反映出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人文情怀。
  2. 原文节选:珠帘十里,露重杨丝扶不起。花月如烟,弦索声中忆往年。东风甚处,燕子归时春已暮。争似江潮,夜夜犹过廿四桥。
  3. 词义解析:此首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主题。”珠帘十里”形容景色之华丽;”露重杨丝扶不起”则表达了露水浓重,使得杨树的枝条显得无力;”花月如烟”则用朦胧的月色和飘渺的花影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东风甚处”暗示了春天即将结束,而燕子归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争似江潮,夜夜犹过廿四桥”则以江潮与廿四桥作为反衬,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当下无法超越过去的无奈。
  4. 艺术特点:该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精巧的构思与丰富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杜文澜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使人产生共鸣。此外,词中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提示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5.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杜文澜的《减字木兰花·题画》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感慨。通过研究此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杜文澜的《减字木兰花·题画》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艺术品。通过对这篇词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