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帘十里,露重杨丝扶不起。
花月如烟,弦索声中忆往年。
东风甚处,燕子归时春已暮。
争似江潮,夜夜犹过廿四桥。
【解析】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语言清新隽永,意境清幽,情感凄婉。“减字木兰花”是宋代的一种词牌名,又名“出塞子”、“长相思”。
词的上片写景。开头三句,写画帘珠影在露重的庭院中显得格外娇艳,杨丝被露水打湿而扶不起来,衬托出花月如烟,弦索声中的往事历历在目。
【赏析】
上半阙写景,起首二句写景入微,“珠帘十里”,写出了画卷所绘的景色的宏伟。这一句中“珠帘”是画中的物象,“十里”则是画中所描绘的景色的宏大程度。接下来三句“露重杨丝扶不起”,描写的是一幅杨柳依依,垂柳轻拂,露珠沾满了枝头的景象。这句中,“扶不起”形容的是“杨丝”的细长柔弱。
下半阕抒情,以情贯串全篇,感情细腻委婉。“花月如烟,弦索声中忆往年”两句,写自己对往昔美好记忆的追念。这里写的是“弦索声”中的回忆,“弦索”指的是弦乐器,“声中忆往年”写的是往日的美好回忆。“东风甚处,燕子归时春已暮”两句,由回忆转入现实,写眼前所见。这两句中,“东风”指的是春天的气息,“甚处”指代的是春天的气息所到之处,“燕子归时”,暗示春天已经过去,春天气息所至之处,燕子也早已飞回。
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抒发感慨。“争似江潮,夜夜犹过廿四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如江潮,它日夜不断地涌过二十四桥。这里的“争似”,是说与前面所说的“不如”相对应。“夜夜”,是说昼夜不停地;“犹”,是仍然的意思;“廿四桥”,即扬州的二十四桥。
这首词写景抒情兼而有之,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含蓄蕴藉,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