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浮翠带。奁镜波明鸥岸外。
欸乃声低。一抹遥云云影迷。
蒲帆路转。烟火霏微村巷远。
旋失沙尖。鸡犬声中出酒帘。
【注释】
壬午: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
萍:浮萍。翠带:绿色的带子,这里指水面。奁镜:镜子。波明:波浪闪着光亮。鸥岸外:水鸟栖息的岸边之外。欸乃:船桨声。低:微弱。一抹:一条。遥云:高远的云。迷:看不见。蒲帆:用蒲草做的船帆。路转:道路曲折。烟火霏微:烟和火的光辉很微弱。霏:飘动的样子。村巷远:村落的道路遥远。旋失沙尖:很快消失到沙洲尖端。鸡犬声中:鸡鸣狗吠的声音里。出酒帘:露出酒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画诗。全诗描写了一幅渔家生活的小景,画面上是一片宁静的江乡景色:碧绿的河面,水鸟停栖的岸边,摇曳的水波,远处的云彩,近处的渔船,以及炊烟袅袅的村落……诗人以清丽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了这一渔家的田园风光,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面之中。
开头两句“萍浮翠带,奁镜波明鸥岸外”,写画中之景。这两句写江面的景色:在青翠的江带上,漂浮着一叶小舟;江面上波光粼粼,照得江鸥飞起。这两句写得很传神,不仅写出了江面的平静和美丽,而且表现出诗人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
三、四句“欸乃声低,一抹遥云云影迷”写画中的物候和人。这两句写画中的渔民活动:他们划着小船,发出低沉的橹声,远远地看见几只水鸟在云彩中飞来飞去,却看不见它们的踪影。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非常喜爱这幅画,因为它描绘了江上的渔民生活。
五、六句“蒲帆路转,烟火霏微村巷远”写画中的情景。这两句写画中的村庄。诗人看到,那艘渔船正驶向远方,而那一带村落的路弯弯曲曲,炊烟袅袅,隐隐约约,好像在远方飘荡。这两句写得也很传神,不仅写出了村庄的安静和祥和,而且表现了诗人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
最后两句“旋失沙尖,鸡犬声中出酒帘”写画尾景。这两句写画中的人。诗人看到,小船已经驶到了沙洲的尽头,船上的渔民们正忙着收拾渔具,准备回家。这时,可以听到远处传来鸡犬的叫声,还可以看到酒楼的酒旗在风中飘扬。这两句写出了渔民们一天的辛苦劳动,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整首诗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渔家的生活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