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出平林,穷攀度高岭。
遥闻梵呗音,遂入招提境。
晨台耸翠屏,菊泉注金井。
丈室禅灯明,祗园佛日永。
青浮云一丘,碧破天万顷。
古桧结重阴,疏篁散清影。
寺深山更幽,雨至风忽猛。
绕径莓苔生,凭轩衣袂冷。
坐久不知还,盘桓弄馀景。
胜游俱幻迹,悠然动深省。
游一云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一云寺》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五言古诗。《游一云寺》是一首描绘佛教寺庙美景的诗作,其中蕴含了对自然景色和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门寺的幽静与祥和。宋之问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中。
宋之问的生平经历复杂,他不仅在仕途上有所成就,还曾因行为不端而遭人非议。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仍不失为文学领域的瑰宝。宋之问的诗歌在当时就已受到推崇,其作品多以五言古诗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宋之问在创作时融入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游一云寺》作为宋之问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特色尤为突出。首联“维舟探静域,作礼事尊经”便显示出了诗人对于宗教圣地的虔诚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龛依大禹穴,楼倚少微星”,这些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云门寺的建筑特色和自然环境。此外,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最后两句“人天宵现景,神鬼昼潜形”,更是将诗篇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洞悉真理的境界。
通过对《游一云寺》的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宋代的文学家们如苏洵、李纲等,都曾在其作品中展现出对自然景观与修行生活的独特感悟。这种文学传统不仅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文人在面对自然和社会时的哲思与情感。
《游一云寺》不仅是宋之问个人文学成就的标志,也是唐代以及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缩影。它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之美和修行之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人与自然、心灵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诗词的朋友们来说,深入研读并理解《游一云寺》,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