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马四绝 其二

照夜琼阶匹练明,月中疑是踏空行。
若教画史当时见,纵有霜毫貌不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画马四绝 其二”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详细介绍“画马四绝 其二”的内容:

  1. 作者介绍:李东阳(1367—1447),字宗瑞,一字龄叔,号西涯,长沙人。他是明朝中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与杨士奇、杨荣、杨溥合称为“三杨”,是明初至明中叶的重要文人代表之一。李东阳在诗、书、画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其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2. 诗歌原文:照夜琼阶匹练明,月中疑是踏空行。若教画史当时见,纵有霜毫貌不成。
    这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月光下马影如梦如幻的景象。诗句不仅形象生动,还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样展现了月光下的美景。

  3. 艺术特色:李东阳的这首古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他的诗作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艺术风格,既体现了个人情感的真挚,也反映了时代背景的影响。

  4. 文化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马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文化传承和精神象征。李东阳的这组诗作,通过画马这一题材,表达了对自由奔放生活态度的向往,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这种文化价值,使得这些诗作不仅在文学领域内受到重视,也在哲学、艺术等多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5.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期,也是文化艺术大发展的时代。李东阳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其作品自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和文化氛围。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状况、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为后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画马四绝 其二”是李东阳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值得人们深入探讨和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