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讯辽府用极兄

天涯何处客愁轻,异国飘零见弟兄。
岂乏猪肝供旅食,还从牛耳订宗盟。
柳边棹倚离亭笛,花下杯残别院筝。
君入秦淮予入郢,断行时有暮鸿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讯辽府用极兄》是明代诗人朱谋晋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思念,以及与亲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朱谋晋,字康侯,更字公退,明宗室,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七世孙。少年时期即显示出非凡的才华,读书修辞,致力于文学创作。他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对国家和家族的忠诚。
  1. 诗歌原文
    天涯何处客愁轻,异国飘零见弟兄。
    岂乏猪肝供旅食,还从牛耳订宗盟。
    柳边棹倚离亭笛,花下杯残别院筝。
    君入秦淮予入郢,断行时有暮鸿声。

  2. 诗意解析

  • 天涯何处客愁轻:描述了诗人远离故乡,身在异地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忧愁。
  • 异国飘零见弟兄:表达了尽管身处异域,但依然能见到同为兄弟的朋友或亲人,体现了深厚的友谊和亲情。
  • 岂乏猪肝供旅食:暗示了在异国他乡生活不易,但仍然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生计。
  • 还从牛耳订宗盟:意味着在异国他乡,诗人仍能保持对家乡或家族事务的关注和参与。
  • 柳边棹倚离亭笛:描绘了诗人在特定场所听到的笛声,增添了一种思乡的情绪。
  • 花下杯残别院筝:反映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场景,同时也透露出离别时的不舍。
  • 君入秦淮予入郢:使用了历史典故“秦淮”和“郢”来隐喻两地的分别或重逢,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 断行时有暮鸿声:以大雁南飞的景象比喻友人的离去,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外部世界的景象融合在一起,使读者能够在感受诗人情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中描绘的具体场景。
  • 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如笛声、柳树、花、筝)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充满情感和画面感的诗歌环境。
  1. 文化背景
  • 明代文化特点: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化氛围开放而多元,诗歌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得以繁荣发展,成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 宗法社会影响:明代的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对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围绕家族、友情等主题展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寄讯辽府用极兄》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作品,也是明朝文化和社会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