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板的达稳禅

居山本是出尘埃,何为游人役已骸。
晨坐岩前观日上,暮禅松底听风来。
从教市巷笙歌美,莫羡闾阎酒肆谐。
十二时中香袅篆,迎来送往更毋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命板的达稳禅》是明代诗人朱元璋所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了作者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命板的达稳禅》全文如下:居山本是出尘埃,何为游人役已骸。晨坐岩前观日上,暮禅松底听风来。从教市巷笙歌美,莫羡闾阎酒肆谐。十二时中香袅篆,迎来送往更毋开。

  2. 诗歌内容解析:在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表达了远离尘嚣、归隐自然的情怀。接着,“何为游人役已骸”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感到厌倦,认为被外在事物所驱使的生活是徒劳的。

  3. 哲学意蕴:“晨坐岩前观日上,暮禅松底听风来”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自然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这里的“观日上”和“听风来”象征着对生命本质的沉思与领悟。

  4. 生活哲学:诗中的“从教市巷笙歌美,莫羡闾阎酒肆谐”表明诗人主张超脱世俗的纷扰,追求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而“十二时中香袅篆,迎来送往更毋开”则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理念,即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5. 历史背景:据记载,1367年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而在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这一系列事件为这首诗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背景。

《命板的达稳禅》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个人理想抱负。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明代文人的风采及其深厚的文化素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