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山本是出尘埃,何为游人役已骸。
晨坐岩前观日上,暮禅松底听风来。
从教市巷笙歌美,莫羡闾阎酒肆谐。
十二时中香袅篆,迎来送往更毋开。

【注释】

达稳禅:禅宗大师,名不详。

山本是:本来就是。出尘埃:脱离尘世。

役已骸:使身体劳累。

岩前:指岩石前的空地。观日上:指观察日出。

松底:指松下的空地。听风来:指听到风吹过松林的声音。

从教:任它。市巷:街巷。笙歌美:街巷里笙歌热闹。闾阎(lǘyuán):里巷。酒肆(sì):酒馆。谐:欢乐。十二时中:一天之中。香袅篆(niǎo zuàn):烧香时,香烟袅袅上升形成篆文。

迎来送往:迎接来客,送走客人,形容忙碌。更毋开:不要打开。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禅者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禅者的理解和赞赏,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

首句“命板的达稳禅”,是全诗的引子。这里,我们可以理解达稳为禅宗大师,板则是他的座钟。在禅的世界里,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和谐,仿佛一切都被赋予了生命和节奏。

“居山本是出尘埃”,描绘了禅者的生活状态。他远离尘世喧嚣,过着清静自在的生活。这里的“尘埃”并非贬义,而是形容世间万物纷扰、浮躁的状态,与禅宗追求的清净境界相对立。而“何为游人役已骸”,则表达了禅者对于世俗生活的态度。他认为,人们应该超脱物质欲望,摆脱世俗羁绊,过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

“晨坐岩前观日上,暮禅松底听风来。”描述了禅者的日常活动。早晨,他在岩石前静坐,观赏太阳升起;傍晚,他坐在松树下,聆听风声。这里的“日上”和“风来”都是自然景象,但在这里却蕴含着禅者的内心世界。他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市巷笙歌美”,描绘了街巷里的繁华景象。然而,禅者并不为之所动,而是选择在寂静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宁静。这里的“市巷”和“笙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出禅者对繁华世界的淡然处之。

最后两句“十二时中香袅篆,迎来送往更毋开”,进一步体现了禅者的生活理念。他认为,在一天的时间里,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修行,不要被外界的事物干扰。这里的“香袅篆”和“迎来送往”都是禅宗常用的意象,分别象征着内心的平静和世俗的纷扰。而“更毋开”则表达了禅者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认为人们应该远离尘嚣,过一种清静自在的生活。

这首诗以禅宗大师达稳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禅者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和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世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