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凄凄一径微,处心应与世尘违。
朝观松鹤摩天去,暮见岩猿挽树归。
瓶水一炉香满座,锡镮丈室气盈衣。
空山僧对知何日,化作苍龙挟雨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山中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

  1. “孤寂凄凄一径微”:这里的“孤寂凄凄”形容山中的寂静与荒凉,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一径微”则是指山路狭窄且曲折,增添了一丝艰难之感。

  2. “处心应与世尘违”: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屑和远离的心态。这里的“处心”指的是内心的想法或态度,“应与世尘违”则是说应该保持与世俗的疏离。

  3. “朝观松鹤摩天去,暮见岩猿挽树归”:描述了诗人在不同时间段所看到的自然景象。早晨观看松鹤飞翔至天际,夜晚则见到岩上的猿猴攀爬回树。这些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4. “瓶水一炉香满座,锡镮丈室气盈衣”:这两句诗描绘了僧人生活的简朴和清静。“瓶水一炉”指的是和尚烧的水壶和茶炉,“香满座”则是说和尚坐的地方香气四溢。“锡镮”是佛教法器,“丈室”指和尚的住所。这里的“气盈衣”则形容和尚身上的气场或气息充满了整个空间。

  5. “空山僧对知何日,化作苍龙挟雨飞”: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自由的追求。诗人将自己比作苍龙,意味着希望像苍龙一样自由飞翔。这里的“空山僧对”可以理解为诗人在空山中独自面对生活,而“化作苍龙挟雨飞”则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即超越现实,追求自由和解脱。

赏析
这首诗以空山为主题,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内心的自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诗歌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悟,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和自由的深刻理解。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经典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