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克全韵三首 其二

南国佳人夜捣衣,残砧声里减容辉。
客怀听此堪惆怅,家在都城频梦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林克全韵三首 其二”是一首由明广东东莞人祁顺创作的诗歌。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祁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及第。他的仕途颇为顺畅,曾历任兵部主事、郎中等职,在成化年间出使朝鲜,拒绝接受金缯、声伎之奉。
  • 文学成就:祁顺的文学创作同样卓越,有《和林克全韵三首》传世。其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还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 诗歌原文
  • 原文:“南国佳人夜捣衣,残砧声里减容辉。客怀听此堪惆怅,家在都城频梦归。”
  • 解析:这首诗以夜晚为背景,描述了一位南国女子辛勤劳作的场景。她的劳动之声与残破的砧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哀愁。这种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她的辛苦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1. 主题思想
  • 情感表达: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通过描绘南国女子的辛勤劳作,以及她所经历的艰苦和无奈,来表达自己对家乡深沉的情感。
  • 道德情操: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还展现了他的高尚道德情操。他拒绝接受金缯、声伎之奉,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成为了后世颂扬的对象。

除了上述内容外,以下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 历史背景:了解诗作的创作背景对于深入理解其内容至关重要。例如,祁顺出使朝鲜的背景,以及当时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都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线索。
  • 文学价值: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如用词造句、意象选择、情感表达等,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其文学成就。

通过对“和林克全韵三首 其二”的了解,可以看出祁顺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还深刻表达了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