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王玠石书言及豆苗为虫所食

美人离别动经年,灯下欣看尺素传。
落落晨星伤聚散,盈盈天汉阻缠绵。
凤凰久失丹山树,螟螣休侵彭泽田。
念我饥驱长作客,穷愁相对一潸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得王玠石书言及豆苗为虫所食》是明代诗人吴骐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深感慨和对生活困境的同情。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吴骐(1621—1695),字日千,号铠龙、九峰遗黎,明朝松江府华亭人。他不仅是一位才情出众的文人,还是一位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
  • 文学成就:吴骐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在情感表达上也极为细腻动人。他的《得王玠石书言及豆苗为虫所食》就是他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1. 诗作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得王玠石书言及豆苗为虫所食》主要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离别与困顿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描写豆苗被虫侵害的情景,寓意人生的无常和世间的苦难,以及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 语言特色:吴骐在这首诗中所采用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哲理。例如,“美人离别动经年,灯下欣看尺素传”这两句,通过对比美人的离别与灯下阅读信件的喜悦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别离的不舍与重逢的喜悦。
  1. 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
  • 历史文化价值:《得王玠石书言及豆苗为虫所食》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吴骐独特的诗歌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传承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中困境的智慧和勇气。

《得王玠石书言及豆苗为虫所食》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生活、理解人性的独特视角。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