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花木绕栏杆,倚杖朝朝带笑看。
树㡳清风能却暑,床头新酒可袪寒。
地偏客少门长闭,老去心闲梦自安。
睡起不知天早晚,碧窗红日正三竿。
长春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春轩》是明代诗人吴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基本信息和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吴俨,明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世赞誉。
作品原文:这首诗中,“四时花木绕栏杆,倚杖朝朝带笑看。”生动地描绘了春天长春轩外四季花卉盛开的景象。“树㡳清风能却暑,床头新酒可袪寒”表达了作者在夏日里倚杖欣赏美景,感受清风带来的凉爽与美酒消除寒冷的双重享受。
文学特点:作为明代的七言律诗,《长春轩》在形式上规整严谨,语言优美流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花木、清风、新酒等,通过这些意象的交织运用,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宁静的春日景象。此外,诗歌还蕴含着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艺术价值:这首诗不仅在内容上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诗意,还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例如,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的结构布局也较为紧凑,层次分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长春轩》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文化风尚和精神面貌。
《长春轩》不仅是明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这对于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仍有着积极的意义。